查看原文
其他

300万用户的“读悦文摘”因侵权被注销,公众号被封了该怪微信吗?

2016-07-07 果酱妹 微果酱

1

300万用户的“读悦文摘”被注销?


今日,在新榜排名第175位,拥有300万粉丝的“读悦文摘”显示被注销。据爆料,该号被注销的原因是涉嫌侵犯他人合法权益,被《读者》杂志投诉。




据闻,由于“读悦文摘”多处露出“读者文摘”字样,而《读者》杂志的原名就是《读者文摘》,后因被美国《读者文摘》起诉侵权而在1993年更名,“读悦文摘”涉嫌冒名侵权。此外,该公众号头像为标有“读者”二字的图片,涉嫌侵犯商标权。



(左为“读悦文摘”商标,右为《读者》杂志商标)


对于该号是否侵权的问题,果酱妹咨询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士研究生佘佳亮,其表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判断:


前提性判断:是否属于商标性使用。首先"读悦文摘"头像是其公众号的重要标志,具有较高的辨识度,能够起到标 示与区分出处的作用,基本会在涉及使用"微信"平台的所有场合统一使用。


再者,虽"读悦文摘"向公众提供的是免费的服务,但商标性使用一般不以是否营利为要件,况且其有通过发布广告而获利的行为。如此看来,可基本判断基本其符合"商标性使用"的前提要件。

一、侵权构成的要件


商品或服务是否相同或类似:“读悦文摘”与“读者”均向用户提供文摘类的内容,(据此可初步判断商品或)服务相似。



商标与被控标识是否相同或近似,文字商标从"形、音、义"来总体把握,图形商标从"构图、着色、外观"来总体把握。("读悦文摘"所使用的标识与)“读者文摘”所使用的标识从"形、音、义"上均相同,而从图形商标来看,虽然字体不同,但是构图、着色、外观均为相似。再加上“读者”商标本身显著性高,(不排除在个案中认定为驰名商标),保护的范围也会有所扩大,"读悦文摘"侵权的可能性也会更大。



二、被控标识的使用是否会引起消费者混淆,即考虑"混淆可能性":由于被控标识与商标相似,且两主体均提供类似的商品或服务,作为一般的消费者,容易将该两种商品或服务的来源混淆在一起。而且,实际上,此前有其他公众号曾在推荐"读悦文摘"时,直接将其写成“读者文摘”的号。


从以上的分析来看,“读悦文摘”的行为属于侵犯商标权的可能性极大。据悉,该号被注销前,就曾被《读者》杂志投诉,并被清空昵称、头像、功能介绍等,但该公众号运营者并未意识到侵权,只是改了名字,头像和功能介绍等仍然用原有的。


同样在今天被注销的,还有公众号“李翔商业内参”。据爆料,被注销的号的主体并非李翔本人,而是假冒的。




两个公众号的注销原因或都与冒名相关,6月12日,也曾有一大批公众号因冒充杭州天堂伞业集团有限公司名义,发起免费换伞、免费领伞的信息,涉嫌欺炸被注销。

2

“冒名侵权”知多少?


据悉,“冒名”是指假冒他人署名发表自己作品的行为。我国《著作权法》第48条第8项将其规定为侵权行为,但并未明确其侵权性质。此前,万达董事长王健林就曾起诉微信公号“顶尖企业家”冒名发文并索赔千万元一案,最终法院判定被告赔偿7.5万元。


实际上,微信公众号中还有很多冒名行为,比如今年2月份出现的同名认证“狗血剧”,就是一公司主体同时冒充多个知名大号的名称。此外,并无注册微信公众号的知名学者费勇、公众号评论区网红周和泰等,都被冒名注册。可点击回顾详情


信息化时代,人们难以辨别信息的真伪,容易将冒名者误认为是被冒名者。当冒名者做出一些不好的事情时,会在一定程度上侵害被冒名者的名誉与利益。


面对这种现象,有一些自媒体人会去注册自己的商标,以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利。比如,微果酱会等标注册的申请递交了才发布新logo,“十点读书”早在两年前就开始注册商标,而在今年成功注册商标的“大风哥”一口气投诉了76家“侵权公众号”。戳此回顾商标相关内容


由此可见,自媒体人还是要有注册商标的意识,由于商标法凌驾于微信规则之上,如果有人抢注商标,并发起投诉,那自媒体人面临的可能就是所有和商标相关的东西都要被剥夺了,包括公众号。

3

被注销后迅速被抢注?


意外的是,“读悦文摘”才刚被注销,名为“触电鬼吹灯”的公众号立即通过新认证将该名字“占坑”了,随后也把头像换成相关图片,微信审核的速度也是杠杠的。


今年4月,微信公众号上线“命名唯一”新规,曾用的历史名称不再享有一年的保护期。由于“读悦文摘”的名称本身没有侵权,侵权帐号被注销后,名称就立即释放了。


据原“触电鬼吹灯”的运营者介绍,刚好知道这个号被注销了,于是尝试注册了一下该名称,试验一下新规,没想到就抢注上了。“我不抢注也会有别人抢注”,而对于下一步,他也很迷茫,“并没有想好要怎么走,只有个空名,没有粉丝,每天发咪蒙的内容也没用啊......”


对于刚注销就被抢注这一现象,相信原“读悦文摘”团队人员应该既悔又恨,却又无可奈何吧。有运营者认为,微信也许应该处理得更人性化些,给予被注销账号一个短暂的保护期。否则,被注销账号还没完成申诉,就已经把名字释放出来了,被别人抢注了,即便未来申诉成功,该名称也没有了。

4

对于公众号封号的几点思考


今年以来,湖南、宁夏、山东、内蒙古等地的网信办纷纷出手整治微信违规行为,依法关停公众号。


近段时间封号潮也是一波接一波,上周就有公众号运营者跟微果酱爆料,其公司同一主体下的50个公众号全部被封号,本周又有公众号运营者表示其公司主体下的十多个公众号被全部封了......如此大批量的封号,引来运营者的各种猜测以及惶恐。


而部分遭遇封号的运营者会将矛头对准微信,嚷着要说理喊冤。比如,此前就曾有一被封号的运营者发表了《要开放自由还是封闭封杀(致微信张小龙的一封信)》的文章,言辞中不断指责微信不够开放,没有言论自由,并强烈要求微信将其账号解封,让其将文章导出来。


事实上,前面被大批封号的,要么是本身公众号就存在违规行为,要么是其主体存在问题,微信也只是在按规则行之。而指责微信不够开放的那位,其实封号的却不是微信。


其实,果酱妹认为:


❶ 一旦被封号,立即将矛头对准微信,认为微信又要大批大批封号,“不让人活了”,“不允许言论自由了”.....这种想法显然过于偏激。被封号的人都应该好好研究封号提示页面的文字说明,看看自己违反的是什么规则、或者封你的是谁,不然微信背锅了也是很冤枉。


❷ 近期频传的封号消息,也给我们一个警示,微信确实在严抓破坏生态的违规现象。对于平台上的违规内容,微信是给予了相对宽裕的时间大家整改,“屡教不改”的封了也别怨天尤人,而且对于干扰微信生态的垃圾内容,相信在这个生态上的很多其他运营者都是持有“不姑息”的态度。


❸ 公众号运营者应该加强法律意识,无论是抄袭、侵权、商标等问题,暴露的都是新媒体从业人员浅薄的法律意识。因为缺乏法律意识,导致300万用户归零,也是很伤的。


❹ 公众号最终还要回归到内容上来。运营者做到遵守法律法规以及微信相关运营规则,也只能保证不被封号,要实现持续发展,还是要回归到内容上。只有内容做好了,才有可能在1000多万的公众号中有立足之地。


【微果酱活动推荐】


教你打造一个接地气的地域号




马上点击【阅读原文】进入直播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